查看: 155|回复: 0

瓦尔德内尔反手技术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5

帖子

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7
发表于 2023-1-3 11:12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乒乓球一直都是遵循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,但是因为乒乓球是回合制的,因此“快”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“快”,而是相对意义上的“快”。说通俗一点,变速才是核心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樊振东,林高远是目前反手绝对力量最大和速度最快的男单,而马龙是变速最快的男单,这便是樊振东,林高远突破不了巅峰马龙的根本原因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樊振东反手不断加速加力想要突破马龙的极限值,马龙反手借力蹭一个拱的但是慢的球就降速了,一方是强弩之末,另一方游刃有余,自然打不过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而樊振东一降速,就会面临马龙的反手加力或者侧身的残酷考验。而身体素质上,马龙比樊振东高了3~4cm,四肢臂章更长,对重心的控制上两个人都很平稳,而灵活度也差不多,但是这3cm造成了两者底线球能力的差距。  这就是3cm的差距




















一直以来对老瓦的反手技术争议比较大,有人觉得老瓦反手不够强,比方说缺乏连续性,缺乏攻击力,借力还好,主动发力不好。
但是也有人认为老瓦成为节奏变速大师,反手起了关键作用,而且他的反手经常有超级球,反手爆冲舒展杀伤力极大。
马龙的反手也有模仿老瓦反手的痕迹。用一句话形容,就是稳的一比,同时也能打出超级球
因为老瓦身高较高,跑动能力强,护台面积大,并不怕对方强攻,大部分情况下推拨挡也游刃有余
老瓦的反手低重心、大动作的爆冲,并不进行连续拉相持,动作很协调、舒展大气,能发上全身力量,不像很多运动员、总有发紧、锁住、僵拘的感觉。
大动作拉球不如中小动作拉球学起来容易,身体绷不紧,容易变成甩拉,极不稳定。其次动作过大不利于连续进攻,所以可以借鉴老瓦采用推、拨、挡、弹的方式变速和衔接
他这种反手冲球的发力方式是和他的正手相配套的,能够互相兼容,不会破坏正手弧圈的动作舒适性和动力定型。有些运动员,如罗斯科夫,反手舒展漂亮,但正手拘束有时看起来不自然,这是牺牲了正手来发扬反手,如果让他们改进正手,反手原来的优势将下降。
而反手连续拉的相持技术,由于动作相对较小,但要求较高的旋转和质量,就需要采取身体绷得较紧来实现了,这样当快速相持转换到正手拉时,也得采用较紧的发力方式才能和反手拉两面配套,例如运动员张继科、波尔等,两面看起来都偏紧、但力量很足。
老瓦的正手是放松、舒展,这种动作的自我感觉很舒服,但如果釆用反手连续性的小动作拉球,将影响正手的动作结构,降低舒适感和潇洒感。
反手技术有拉、弹、快压、推、拨、挑、贴、冲、拧等,变化很多,反手冲力量大是一板过,小动作撕,连续拉的作用和上述有重叠;另外撕速度快,和老瓦原有的进攻节奏不一样,如果融入撕,很可能破坏习惯的节奏和发力模式。快是快了,但变速变节奏的特点将失色不少。
所以还是打法技术配套问题,老瓦不进行中小动作连续拉,而是大力拉冲配合,推拨挡弹衔接变速,保证正手和中近台衔接
如果两面都强,要不像张继科,波尔两面紧凑发力,难度大节奏单一,要不像王皓,梁靖坤两面都舒展影响中近台衔接,退的较远。要不像周雨,罗斯科夫反手能力突出,影响正手发力框架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